经济问题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 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972X
  • 国内刊号:14-1058/F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6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5
  • 综合影响因子:1.73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新型城镇化研究”笔谈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环境污染的博弈分析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四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通过建立纳什均衡模型、贝叶斯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及一般博弈模型,对四方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保护环境是中央政府的占优策略;地方政府之间恶性竞争会造成“囚徒困境”;政府与企业之间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企业策略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执行力度;农民是否举报企业的污染行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
1-5

城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均衡悖论”的实证检验

摘要:不同的研究文献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序列是否平稳、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给出了不同结论,而且不同的文献使用不同指标来表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并使用不同的模型形式进行实证研究。那么不同类型指标与模型选择是否会影响分析结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是否客观上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使用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不同指标和模型选择将会对模型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得出相反结论。
6-10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摘要:基于系统科学视角,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的绩效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构建以“投入-过程-产出-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专家筛选、隶属度、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多阶段实证甄选,建立以评价指标筛选、权重确定、指数计算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型。模型分析与应用实践表明,基于全过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更为系统客观地反映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水平与可持续效应,而评价体系中基础产出与发展质量间的协调促进是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的关键因素。
11-16

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摘要:高城镇化率与低经济发展水平并存,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动力缺乏同时并存,是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呈现出了与国际惯例不一样的特征。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动力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纠正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偏差的对策措施。
17-20
经济问题杂志宏观经济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工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受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工资决定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差、城乡差、区域差等。采用基于均值回归的O-B分解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对形成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低收入人群更为重要;工作经验对中等收入的男性群体和高收入女性群体更为重要;工资收入的性别歧视在低收入人群中最为严重;地域歧视是城乡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和经验不是造成城市群体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在农村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中起着“马太效应”。
21-26

知识产权贸易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状况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技术竞争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而且可以体现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通过构造一个知识产权贸易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创新产出函数,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贸易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推动效应,因此,培育中国知识产权优势,提高中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重要。
27-30

中国基础设施资本规模: 过量还是不足

摘要: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往往被视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和消除贫困能力的重要指标。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基础设施最优规模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使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出中国的基础设施存量作为资本数据,同时估算出人力资本存量作为劳动力数据,探究中国基础设施存量是处于不足还是过度投资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资本的边际产出在各年度均大于私人资本的边际产出,基础设施并没有达到其最优规模,基础设施服务的供给不足。
31-35
经济问题杂志财政金融

金融集聚区建设中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

摘要:在金融集聚区建设中,中央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表现出行为生态学特征。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显示双方期望收益、中央政府出台政策的力度、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不支持情况下建设金融集聚区遭受的损失程度及双方初始博弈策略选择状态决定了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基于此,提出了因地制宜改变博弈参数、提高地方政府对正向激励和行政惩罚措施的敏感度、构建更加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等建议。
36-40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政府干预重要吗

摘要: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通过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渠道,影响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基于1992~2010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政府干预下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不断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政府干预可以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金融效率的提高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则阻碍了金融效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1-47

失业保险费征缴中的政府与企业博弈分析

摘要:中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中的企业缴费机制存在明显缺陷,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博弈关系使然。通过构建失业保险费征缴中的政府与企业博奔模型以及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完全而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得出政府应积极探索失业保险缴费制度创新,放大失业保险缴费机制的激励效应,从而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应有功能。
48-51
经济问题杂志产业经济

动态外部性、收敛性与中国服务业就业增长的关系——基于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较研究

摘要:采用1997年和2007年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经验数据,把动态外部性的理论运用到服务业就业研究中,验证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对城市就业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传统服务业不仅存在MAR效应,而且Jacobs效应也显著,表明传统服务业的聚集效应就业增长不仅具有正向作用,而且也会从城市其他服务业的多样性中获得好处。此外现代服务业Jacobs效应比MAR效应更为显著,即现代服务业就业增长从多样化中得到的好处要大于从专业化分工中获得的好处。
52-56

环境规制与中国农药制造业布局的变迁——基于1995 ~2012 年的数据分析

摘要:运用变异系数考察了1995~2012年间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特点,重点分析了包括环境规制等在内的各种因素对我国农药制造业布局变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市场关联、集聚效应、内部规模经济对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布局集聚性的增强具有正面影响。而某一区域的环境规制加强会抑制农药制造业在该区域集聚,也就是说,农药生产企业在环境规制约束下更倾向于向环境规制水平较低、环境成本较低的省区迁移集聚。
57-60

基于胜任特征的绩效管理流程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渐激烈,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胜任特征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关注当前绩效,更着眼于未来绩效的保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成为企业获取持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基于胜任特征的绩效管理流程体系,主要包括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员工胜任特征的评估、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过程监督和辅导、绩效考核、绩效沟通和反馈6个环节,以供企业参考与借鉴。
61-63

民营企业与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为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以生态脆弱地区为例阐述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论证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又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论证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适宜的经济平台。发展生态型民营企业是开启生态脆弱地区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作用机制与规避恶性循环作用机制的必然选择。
64-68
经济问题杂志三农问题

农户兼业会影响粮食生产吗——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 户粮农的调查

摘要: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户粮农的调查资料,通过对兼业户与纯农业户的比较分析,从粮农家庭视角出发考察了农户兼业行为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利用Oacaxa—Blinder模型对家庭特征及其他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分析后,结果表明:兼业户由于对家庭劳动力进行了优化配置,相比纯农业户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兼业户的家庭收入与粮食亩产水平都要高于纯农业户。因此,对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来说,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须建立在纯农业户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与进城农民待遇得到根本改善的基础之上,任何人为地将农民家庭驱向城市,导致农民家庭“被市民化”的政策,以及盲目集中土地,粮食生产“被规模化”的行为,短期内既不利于粮农家庭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粮食安全。
69-74

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中的“显”规则与“潜”规则研究

摘要: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收入和被征收之间的利益冲突,缺乏明确有效的救济措施。地方政府为实现征地目标,有意识地默许通过“显”规则之外的途径——“潜”规则来提高补偿额以消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双规则共存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背离了社会公正与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缩小或杜绝分配的“潜”规则,在不同层面对“显”规则进行系统设计。
75-79

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土地流转研究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从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切入,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外部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的发生机理,提出外部环境推动下要素技术变革引起土地流转的理论框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省新绛县蔬菜产业技术变革引起的土地流转为例,以案例研究方法详细考察了技术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的作用,提出在现阶段推动土地流转需要关注生产技术作用的环境、政策因素。
80-84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摘要:以亩均农业生产总值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的量化指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影响广东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的六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亩均农业生产总值与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和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显著正相关,与亩均乡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显著负相关。同时得到一个全新的结论:亩均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已进入边际效应递减阶段,与亩均农业生产总值无明显相关关系。对结果逐一分析并解释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