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 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972X
  • 国内刊号:14-1058/F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6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5
  • 综合影响因子:1.73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 2012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本刊特稿

工业文明的战略转型——从可持续发展到超越“资本逻辑”

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批判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新范式和普遍接受的发展观,现已成为全球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想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纲领,但其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距引人深思。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性分析,为深刻认识当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工业文明的战略转型以及人类新文明的构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4-8

对当前深化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再探讨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这30多年的特点可以基本总结为,必要条件为劳动力从传统部门转移到现代化部门;充分条件为对外开放;产业条件是不断动态地引进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制度条件为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转化经济发展模式时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转化的社会成本和竞争平台的变化。
9-14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国内外隐性收入比较研究及范式创新

摘要:隐性收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大量的非公开隐性收入,但无法反映在调查数据中,结果是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扭曲了国民收入分配。巨额隐性收入的“灰色效应”包括经济失衡效应、社会矛盾效应、政治风险效应、学术失真效应。必须坚决治理隐性收入、调节社会分配差距,才能消除上述“灰色效应”。因此,构建一个较系统、全面的隐性收入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博弈论是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理论,而隐性收入亦是由不同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群体的交易行为所产生。博弈论可以作为分析社会隐性收入的分析工具。因此,可以构建交叉学科研究的新范式,运用经济博弈论来剖析隐性收入成因,建立系统的隐性收入分析框架,为治理隐性收入提供理论参考。
15-19

基于奢侈概念历史考略的奢侈品管理科学范式研究

摘要:奢侈品管理科学的范式研究是以广义定义为核心内容的规范研究到论证和确定狭义定义为主要方向的实证研究之间至关重要的一个研究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奢侈品形成的历史考略人手,对奢侈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确定了现代奢侈品定义的发展逻辑,理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和差异的历史成因,构建了奢侈品管理科学的基本范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奢侈品广义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为奢侈品管理领域的研究解决了科学划界问题。
20-26

中国ODI能导致产业空心化吗?——以浙江和广东为例

摘要:利用1996-2010年间相关数据,在经典C-D生产函数模型中纳入了ODI因素,实证检验了ODI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ODI存量的扩大会对我国制造业产值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存在一定的“离制造业”效应。采用相关指标进一步对浙江和广东两个制造业大省的空心化程度进行验证,证实并未出现制造业空心化。
32-34

对我国CPI与PPI关系研究--基于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分析

摘要:选取1997年1月-2011年12月间我国月度CPI和PPI数据进行了定基处理和季节调整,然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了VAR模型。该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CPI和P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CPI与PPI互为格兰杰因果。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CPI和PPI自己对自己的变化的贡献率比较大。
35-3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联维数实证研究

摘要:关联维数是相对简单的一种提取分维的方法,可以从实验数据中计算分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根据分形理论对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九五”及“十五”期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其分形特征,计算其关联维数,为以后预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判断经济形势奠定基础。
39-41

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内在关系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于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对于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叙述,通过图示方法把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二者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二者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的结论;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分别从政府、企业、理论三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42-45
经济问题杂志国民经济管理

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测度及其适宜性研究——基于我国22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是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选取国内22个省、市2005-2009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法和Theil指数模型计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度及差异度,然后运用生态位评估模型进一步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具有地域不均衡性;(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差异在2005-2009年间呈波动型变化,集聚差异总体较大;(3)除北京市外,其余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适宜性较低。
46-50

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以云南为例

摘要:通过时间序列数据模型、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三类模型得出的结论有所差异。
58-61

有机食品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城市消费者的调查统计

摘要:通过梳理有机食品消费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而建立影响有机食品购买决策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Logit模型对城市消费者有机蔬菜消费的调研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水平、消费者在食品购买中对安全性的要求、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感知价值、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态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主要因素。
66-69
经济问题杂志工业经济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我国工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成本的视角

摘要:从成本的角度深入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我国工业效率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运用模型并利用2003-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实证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体上对工业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在主要行业细分中,金融保险业和信息通讯业对工业效率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工业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工业效率受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因素的正向影响。
70-73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动态调整——基于部分调整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从动态角度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调整行为,对我国28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01-2008年样本区间内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系统GMM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非负债类税盾、成长性和净利润率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而公司规模和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也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显著影响;相比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向其目标最优值是调整动态的。
74-77
经济问题杂志农村·农业经济

农民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北省838个农户的调查

摘要:基于对河北省83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从受访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等方面对农民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对农民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与其合作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村干部有着比普通农民更为强烈的合作意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其合作意愿异向变化;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农民合作意愿强于源于非农业农民;而农民性别以及以村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所体现的村庄特征变量对农民合作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果,从宣传引导与典型示范、建设学习型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改善农业劳动力结构、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78-82

四川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协整分析

摘要: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四川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对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在长期有显著影响,而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但四川城镇化对农民各种收入的短期影响均不显著,说明目前四川农村与城镇化发展并不协调。因此,城镇化发展对四川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应更多地关注农民利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步伐,以共享增长,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83-87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摘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伴随如此大规模人口的迁移,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并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基于中国的政策变迁、地方政府行为和劳动者自身行为的变化所导致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能否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起着重要作用。适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变迁将是对中国政府新的考验,如果成功,将走出中国独特的农村劳动力迁移道路。
88-91

转型期农村土地冲突爆发原因探究

摘要:农村土地冲突不仅影响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对我国的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冲突的概念和类型,并从土地资源的天然局限性、农村土地制度的设计缺陷、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作用和村委会自治权异化的角度探究了转型期农村土地冲突爆发的原因,为进一步化解农村土地冲突提出努力方向。
92-95

促进农民工就业问题初探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的不充分、不稳定一直是制约农民工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多种因素,对于目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作了初步探讨。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