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On Economic Problems

  • 14-1058/F 国内刊号
  • 1004-972X 国际刊号
  • 2.1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财政金融、产业经济、三农问题、理论探索、宏观经济、区域经济、本刊特稿、旅游经济、财务与会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财务会计、世界经济、书评、国际贸易

经济问题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论私有化土地流转的不道德性——《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及其伦理蕴含探析7-10

摘要:《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蕴。《资本论》指出土地所有权是因对劳动有意义而产生的经济权,因此,劳动者应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公有制才是土地流转的应然的选择;《资本论》所谓的效率是服从人的发展的效率,私有化的土地流转不能实现此效率,从根本上看则是逆效率的;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取代封建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新兴的资产阶级运用各种手段强制性地开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道路,给广大农民与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人道灾难。《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及其伦理蕴含论证了私有化的土地流转具有太多的不道德性,不是我国土地流转的应然选择。

论制度演化视阈中的认知与理性11-15

摘要:制度既不是纯粹理性设计的产物,也不是纯粹自发演化的无意识的产物,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产物。人类具有高度认知的能力,可以在经由认知积累的心智结构的基础上展开推理和思索,这样的推理和思索为制度的理性设计准备了心理冲动和智力支持。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认知和理性的作用下,在群体中扩散着,并且动态地演化着。

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启示——基于理论预设视角16-19

摘要: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预设仍然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它坚持从个人主义方法论出发,只是贴近现实生活,试图构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从理论预设出发,通过对制度变迁主体和制度功用、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基本概念等的比照与透析,可以看出诺斯和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各有其适应的范围,为现实适用提供了基础。

从“资本雇佣劳动”到“劳动分享资本”的思考——基于产权会计学视角20-22

摘要:市场中的企业体现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缔结的契约。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内部各缔约方剩余索取权的份额。在传统经济时代,物质资产的稀缺性确保其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得不让渡部分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资本雇佣劳动”推演为“劳动分享资本”。

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关系浅析23-25

摘要:非正规就业在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中成为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也因在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收入报酬等方面不固定、不规范、不正规现象与问题,使人们将其直接与非正规经济、非法经济等同。从对非正规就业的理性理解和认识、非正规经济与非法经济、地下经济的内涵差异入手,认为非正规就业可以从广义上等同于非正规经济,但不能简单地认定其为非法经济,应当在实践中正确细分非正规就业的违法违规等“不正规”行为,以利于科学管理、规范引导我国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与“腐败有效论”的检验26-30

摘要:据“腐败有效论”的已有研究结合私营企业发展路径分析试图解释中国高腐败和民营经济高增长并存的“双高之谜”。通过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们发现腐败与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著正相关关系,对民营经济发展而言“腐败有效论”是成立的。并且我们证明,腐败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起作用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可以减少政府的掠夺和干预。说明面对一个扭曲的制度安排,必然存在另一个扭曲的制度对其进行纠正。而要根除这种次优的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根除其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即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

经济问题杂志国民经济管理
略论中国引资战略调整与跨国并购投资环境的优化——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吸引外资并购的思考35-37

摘要:2008年标志着自2003年开始的国际投资热潮的终结。由于不断恶化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球FDI和跨国并购总额下降超过20%;考虑到危机对跨国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会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全显现出来,因此,2009年这种趋势仍将继续。我国鼓励吸引外资方式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转变,然而由于各种因素,跨国并购占FDI的投资比重始终过低。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情况下,如何利用有利条件,更好地吸引跨国并购。

我国FDI流入量中热钱规模的估算38-42

摘要:对近年来流入我国FDI中的热钱进行了估算:将样本区间划分为FDI流入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选取11个指标,使用岭回归方法对正常年份的FDI流人量建立线性模型;通过chow检验方法发现对两个阶段的划分是合理的;运用模型对2005.2007年FDI正常流人量进行测算得到FDI流入量中热钱的数量分别为1358.413亿、627.227亿、4576.014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166亿、79亿、602亿美元。

模块化理论及其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43-45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块及模块化的理念和方法被逐渐引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之中,甚至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变革的革命性力量。国内外主流的模块化理论认为,模块化包括价值模块化、技术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并对模块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主流的模块化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使模块化理论更成熟,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重要的是,模块化理论给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经济问题杂志改革与发展
基于博弈机制的物流信息共享研究46-48

摘要:供应链通过物流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共享与资源整合,从而提高服务的附加价值,增强持续增值能力。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没有进行物流信息共享的主动性,往往表现为信息不共享。利用博弈模型的触发策略分析相邻节点在完全信息共享、部分信息共享、不进行信息共享以及存在信息共享率与节点企业长远期望等情况下的成本、收益状况,探讨物流信息共享机制有效地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服务效益,实现供应链的“共生”与“双赢”。

论媒介融合格局下的文化生产力发展49-51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媒介融合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也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展文化产业,从而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首先指出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其次探讨媒介融合条件下的发展新思路,最后提出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建议。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52-55

摘要: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发展愈来愈迅速,规模愈来愈大。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将在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既给东道国带来积极效应,也会产生消极效应。为了更好地解释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给东道国产生的溢出效应,经济学家们相继建立了技术溢出效应模型,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

金融危机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思考56-58

摘要: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煤炭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煤炭行业出现产量下滑、价格震荡、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对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措施。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VAR模型分析——基于山西的实证研究59-62

摘要: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山西1985~2006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各指标问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确实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双向作用机制,不过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机制要弱许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存在着动态意义上的“倒U型”关系;同时也发现了山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方面自身的一些特点。

经济问题杂志企业经济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范畴国际比较67-69

摘要:提出跨国公司因其“跨国”性,社会责任本身也变得更加复杂。探讨跨国公司如何在不同于母国的环境中确立社会责任,并对在华跨国公司和其在母国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无论是从标准的严格程度还是从实践内容的完整性上都低于母国。

基于服务利润链的客户内部化研究73-76

摘要:服务利润链是服务型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客户内部化是提高顾客忠诚的有力保障,二者的结合使得企业有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企业的管理。通过将二者结合建立基于服务利润链的客户内部化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及CALLS过程对其进行分析。

略论大股东对企业组织方式选择的影响——来自沪深301家上市公司的实证77-79

摘要:通过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对企业组织方式选择的影响后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处于适度区间时,最有利于发挥其对高管的有效约束作用,使高管决策时风险规避程度下降,从而较少采用一体化的组织方式,而更多采用外包等非一体化组织方式来得到更多的专业化分工利益。最后,利用1999-2006年我国沪深30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与企业一体化程度呈“u型”关系,而且通过了统计的显著性检验。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80-82

摘要: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绩效评价,具有相对独特性,通常的评价方法在应用时受到制约,难以产生期望的效果。数据包络分析,具有处理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能力和优势,可以有效地描述建筑企业间复杂的多重关系,并能获得企业及其施工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客观评价。